Roadbike 正確乘騎姿勢
■伸直背部和手臂時,肩關節的角度呈110∼120度的範圍,這是有經驗選手所採取的基本托架位置。 |
![]() |
■以最快的速度騎行時,肩關節的角度呈90度左右,肘關節的角度在90-120度的範圍時,最能發揮力量。 |
■肘關節的彎曲小時,需用手腕力量上坡時,減少踩踏的負擔。 | ||
■把腹股斜壓在鞍座先端,坐骨覆蓋鞍座,用腰周圍的筋肉來踩踏。 | ■手腕保持伸直,用手掌壓著托架,防止腰向前滑。起上半身,避開對腹部的壓力,保持順暢的呼吸。 | |
■增加膝關節的彎曲度時,上半身的彎曲度也增大,可以減少空氣的阻力,同時利於上半身力量的傳遞,但是增加腰部及背部的疲勞。 | ||
■腳脖子的角度呈90∼120度範圍時,最能發揮踩踏力,膝蓋和小腿肚也不易疲勞。 | ■經過訓練,能做到踩踏時腳後跟不向下,當膝蓋周圍的肌肉感到疲勞時,鞍座以2毫米的單位提升。 |
|
決定自己騎行姿勢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。有經驗的選手,在跑車的過程中不斷地微調整自己的騎行姿勢。例如,精神飽滿時、疲倦時、平坦的路上時、登斜坡時應採取甚麼樣的騎行姿勢,這一些是件非常於掌握難的事,在此介紹公路自行車的騎行姿勢,供作參考,希望騎手在實踐中模索出自已最好的騎行姿勢。 |
公路乘騎時握把的位置最好在90∼110度 |
|
|
◆在公路賽車中空氣的阻力是不可忽視的因素,尤其是速度超過時速40km時,人本身的"馬達"所發生的200-350瓦的能量的一半以上,消耗在對空氣的阻抗。 |
|
◆要重視膝蓋上方之肌肉的疲倦 |
車把立的調整 | |
|
老騎手雖然腹部被壓迫,從而增加心肺機能的負擔,但為了減輕空氣的阻力,採取上半身低下的姿勢,使肩關節角度保持在110-120度。但一般騎手最好採取上半身稍高些的90-110度的姿勢。
中圖:改變車把立的高度(上下移位車把立,可調整上半身彎曲度) |
|
◆Dropbar的調整
首先在進行接近比賽速度的練習中,尋找下述三個姿勢中最適合的位置。 |
|
腰推和背部的柔軟性不同,上半身的彎曲度也不同。腰推柔軟只靠腰部彎曲,並且背部平直型,另一種是靠腰推和背骨兩處來彎曲像是跨橋般。若上半身為同樣的長度,最適宜的握住位置,背部平直型的離身體較遠。上半身靠腰部彎曲,背平直型的腰推柔軟的騎手,支援上半身所需要的筋力小,對抵抗空氣阻力來說也是理想的姿勢。另一種是靠腰推和背骨兩處來彎曲呈跨橋式的,這種姿勢為了抵抗空氣的阻力,採取低姿勢時,要由背筋及腹筋來支持背部的彎曲。 |
|
◆?車杆的托架 |
|
對一般的騎手來說,握住drop
bar的下方或者托架時,所伸直的兩手呈平行的手柄寬度就可以。但是所握的手柄的寬度大或小,都各有優缺點。各種場合要求也各異,因此請試一試如下各種乘騎姿勢,然後根據自己情況進行選擇。 |
|
曲柄的長度對騎行者是很重要的。可以說你所能使用的長度,將決定你的水準。一般來說曲柄的長度幾乎都統一在170mm,成人男性的騎行者一般不會用比該尺寸短的曲柄。長曲柄對較有氣力的選手來說,可用較小的力來帶動大的齒輪。但是也有人認為用短的曲柄跑的快。因此最好由自己親身試一試。 |
|
要選擇適當的齒輪比,必須要考慮到每個人的差異。尤其是對成長過程中的青年人特別重要,我國尚未有齒輪比對年齡的限制,可是有經驗的自行車競技教練是會限制的。若將來也想當選手,安裝適合於自己的齒輪是非常重要。選擇適合的齒輪比應從各方面來考慮,如個人的差異,年齡(成長過程),筋力、速度、專案、跑車的條件等。另外也應注意如下幾點。
1.
齒輪比越大越容易積蓄疲勞。 |
資料提供︰http://www.bike9.com
最後更新日期︰2010年06月09日
(C) Copyright Reserved to Jackey Plaxton Law and authors of the relative article